“儒道心学2022”总编辑时刻——葛均波院士采访_医疗健康_BOB娱乐官网(中国)体育平台官方app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医疗健康

建筑装饰

医疗健康

“儒道心学2022”总编辑时刻——葛均波院士采访

来源:医疗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21 16:28:08

  本次“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CTCC 2022)上,心闻周刊首席医学家兼发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面对中青年学者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健源医生的采访,就《心闻周刊》等话题进行对话。

  《心闻周刊》由葛均波院士任首席医学家、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CCA TV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联合出品、医映团队摄制、多家医学媒体联合支持的全球首档心血管医学周播类网络新闻节目,每周五晚18:00准时播送。

  作为一档专注于心血管领域的学术新闻节目,由专业医师担任主播,每周发布国际顶级期刊每周发表的新近重磅研究、国内外心血管领域重要会议、药械等行业资讯;同时还有心血管权威专家畅聊学科风云的深度访谈。参与专家多、受众广、话题全,每期邀请不同专家、讨论不同话题,紧扣心血管发展前沿。

  本次“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CTCC 2022)上,心闻周刊首席医学家兼发起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面对中青年学者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健源医生的采访,就《心闻周刊》等话题进行对话。

  葛均波院士,自2021年1月起,每周五晚上六点心闻周刊准时推送最新心血管前沿资讯,《心闻周刊》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周播的心血管领域视频类新(心)闻节目。截止到2022年8月5日,《心闻周刊》共播出80期,累计浏览量282.6万,报道研究资讯500条,动态资讯480+条,参与棚录/线+,话题类型包括:国内外指南、原创性成果、解读重磅研究、年度盘点等等。

  最开始创办这个栏目是为了让医生能更方便获取知识与信息。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是心血管医生自身原因,工作繁忙,时间不够充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甚至只有碎片化时间,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是一个难题;第二个原因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过多无用或是说与自身领域不相关的信息资讯,浪费了原本不多的专注时间。两方原因,让医生很多时候难以寻找自我感兴趣的内容。

  正是如此,为了高效整合专业信息与行业动态,洞察广大心血管病医生真实的学术与资讯需求,同样也是得益于互联网科技应用的进步。每周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国内外心血管期刊杂志的最新研究进行筛选,对行业内动态事件进行核查,过滤掉相对不重要的信息,给广大医生呈现出精选后的“国际心研究”、“行业心动态”以及针对重磅研究的“每周心评论”,将众多优秀品质的内容聚合于一处,提供一个新颖的、精致化筛选机制的聚合视频类节目。进而让医生可以从中寻找自我感兴趣内容,缩短检索时间,提升信息获取效率。

  我们看到《心闻周刊》的“每周心评论”入选的都是最新发表的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或者是最新开展的原创性技术,并通过受访专家予以解读。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临床科研,临床科研的进步需要加强原创性研究。无论双盲研究、荟萃研究还是观察研究等等,都需要立足临床,对于高质量和原创性研究更是如此,其所得结论是一定要以改进临床工作决策为目标,甚至是影响规范和指南指定。

  同时,我们也在关注心血管方面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学科体系的源头,多年来,各个组学在高水平的研究中得到了愈来愈普遍的应用,尤其是细胞研究、基因研究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心闻周刊》对其创新机理的报道,能大大的提升广大学者的认知,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大大推动了我们对疾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最终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造福患者。

  《心闻周刊》每逢ACC、ESC等国际大会都会制作以访谈为主的特别节目,去年的CTOCC制作的特别节目也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将演播室、导管室打通连线。此外像世界首例猪心移植等特大新闻都做了号外。

  葛院士您怎么样看待这些时效性特别栏目?这对每周一期的正刊有着怎样的补充作用?

  针对ACC、AHA、ESC等国际性心血管病会议,《心闻周刊》会在大会授权的前提下,提前掌握研究内容,并邀请行业内顶级专家大咖,针对最重磅的热点研究进行专业点评,为实时会议深度赋能。第一时间产出更时效、更专业、更精品的现场内容的同时,将资讯的稀缺性也得以保证。

  另外,号外新闻更多还是针对心血管行业内的突发性的、突破性的事件,此类事件如果等到周五晚六点的正刊播报,就略显迟钝,“新闻”也就变成了“旧闻”,失去了传播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以最快速度将事实信息传播出去,帮助医生第一时间获取到重磅资讯及最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看到慢慢的变多的心血管领域中青年学者参与到《心闻周刊》的录制工作,后期也计划开设“心青年”等子刊栏目,展示自己的学术风采。

  不只是心血管行业,能确定的是中青年学者是每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维导向将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心血管事业更需要中青年来承担。

  相较于老一辈的学者专家,中青年学者的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求新,《心闻周刊》邀请更多中青年学者参与解读最新的学术研究,既能大大的提升他们对相关领域认知的全面性,又能代表年轻学者群体对研究发表独到见解,影响更多中青年医生积极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进步。

  您曾经说过,许多医学项目活动会跟着时间的推移会结束。但是《心闻周刊》和Cardiology Plus应该会从始至终坚持下去,坚持给全国的心血管医师提供最新及最前沿的学术报道。

  首先需要明确《心闻周刊》的定位和导向,目前《心闻周刊》是立足心血管学术和行业领域,针对心血管医生传递专业资讯与知识,但就未来节目的发展和导向而言,我认为,应思考通过节目的设置将覆盖面拓展至健康科普。

  “健康中国行动”强调要从“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但是现阶段,大多数患者仍然是出现症状后才就医,作为我国心血管行业唯一的周报视频类新闻节目,有必要针对心血管慢病人群做好健康促进和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首尔之春:线月养老金发放较为特殊,退休人员注意三个“点”,以免影响到账

  英国首相访华,收到的国礼是一对茶杯,首相不以为意,谁知打开后却大吃一惊

  联想小新 Pro 14/16 2024 锐龙版上架:至高 8845HS,6299 元起

  掌阅 2 月 27 日发布 iReader Neo2 墨水屏电纸书,6英寸小屏旗舰

  酷睿i7-14790F评测:便宜700元 游戏性能与i7-14700K持平!

上一篇:“会让孩子继承衣钵吗”! 医生采访内容流出 口径统一的叫人意外
下一篇:【2-6年级活动】周六上午小记者与医师一同走进急诊室了解急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