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论文集锦9篇_新闻资讯_BOB娱乐官网(中国)体育平台官方app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医学健康论文集锦9篇

浏览次数: 1|发布时间: 2023-09-22 00:27:09|来源: 新闻资讯

  某医学院院校高职新生,有效被试总数为978例。其中,男生72例(占7.36%),女生906例(占94.64%);独生子女338例(占34.56%),非独生子女640(占65.44%);城镇学生416例(占42.54%),农村学生562例(占57.46%)。

  本研究的测查工具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该问卷由104道题目组成,包括躯体化、焦虑、强迫、自卑等12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被试某方面的症状严重程度。通过因子分析能了解某一群体某一症状的分布特点。1.3统计学方法:问卷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通过平均数显著性差异检验反映高职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状况。

  结果为共有问题学生37例,其中男生9例,女生28例。具体各因子问题人数如下:躯体化5例、焦虑7例、抑郁23例、自卑11例、社交退缩6例、社交攻击9例、性心理2例、偏执12例、强迫4例、依赖7例、冲动6例、精神病倾向13例。

  男女新生CCSMHS各维度评分比较,男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倾向方面均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

  本文结果显示:我笑2013级新生绝大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受测学生978例,出现心理问题学生37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抑郁、自卑、偏执、精神病倾向。另外,男生群体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女生,这在本人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所察觉。除此之外,非独生子女学生在某些因子分上也要高于独生子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要统一规划和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举办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咨询常识讲座,组织、协调各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专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认识。

  在此次2013级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当中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相对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实施预警干预。可将他们推荐给专业咨询人员,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测试或交谈并给予专业的分析和心理辅导。当确认某个学生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时,应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进行监控,并通知其家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预警干预工作要慎重,主要是通过侧面了解个体情况。同时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应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和指导。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既承担着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也承担着医疗机构员工自身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力军[1]。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易行的治疗方法[2]。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3]。为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更有效的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组于2014年10—12月从全省37所三级医院[4]抽取20所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东、中、西、南4个区域(甘肃区域分布没有北部区域)的每个区域随机抽取5所三级医院,共抽取20所,占甘肃三级医院总数的54.05%(20/37)。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经查阅文献、反复修改和预调查后形成,主要内容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选取的10个基本健康教育理论知识[5]的认知、医院健康教育态度和行为等。调查问卷中问题有1项及以上未做答的,视为无效卷。

  所得数据利用Excel2003软件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45份,回收率为97.25%,所调查对象全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分布在18~55岁,其中年龄在43~55岁被调查者占4.65%,31~43岁占19.20%,18~30岁占76.15%;本科及以上占42.93%,大专及中专占57.07%;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占4.62%,中级职称占20.72%,初级及以下职称占74.65%。

  本次调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其中对健康的定义的知晓率最高,为78.51%;对“从健康传播的效果层次看,您认为属于健康传播最终目标”的知晓率最低,为16.20%。只有2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超过50%。在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及以下职称护理人员中“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危险行为”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关系”“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危险行为”“大众传播的特点”“(健康)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在人际传播技巧中的观察技巧”等问题,大专及以下学历护理人员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学历在本科级以上的护理人员(P<0.05)。而就“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的知晓率,大专及以下学历护理人员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护理人员(P<0.05)。3个年龄组仅有“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纪组增大,该问题的知晓率越高(χ2=35.82,P<0.05,表1)。

  调查显示,90.33%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93.42%认为在随诊过程中,医生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94.81%认为医院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94.86%认为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89.25%认为医院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健康咨询门诊;86.59%认为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表2)。被调查者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为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或折页(25.86%)、病房视频健康讲座节目(21.73%)、针对个体的健康教育(21.12%)、健康讲座(17.19%)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4.09%)(P>0.05)。59.8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随诊过程中,医生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应在5~10min。26.52%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最大的阻力是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技术和能力;25.08%的认为医护人员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健康教育;24.51%的认为缺乏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或平台;19.10%的认为没有报酬。

  调查发现,45.83%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最多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开展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其次是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9.25%)和开展健康讲座(19.41%)。53.27%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针对患者或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为5~10min。25.06%的被调查者2014年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16.78%的接受过1次。57.53%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与病人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最受欢迎,其次是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家庭保健知识、自我体检护理;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60.99%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就诊的患者。仅有1.34%的被调查者参加社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3.19%的被调查者参加公共场所的健康咨询活动。当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咨询烟草的危害时,49.18%的被调查者不能够科学的开展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和戒烟方法。在日常工作中,20.12%的被调查者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37.93%的需要硬挤出来,但会影响工作;41.84%的能合理的安排必要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7]。《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要求在2020年创建1400个健康促进医院[8]。健康促进医院是现代医疗机构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而提出的,并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民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化的现代医疗服务模式[7],其中对医院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调查显示,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对某些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知晓率在职称和学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90%的问题的知晓率差异与被调查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只有2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超过50%,知晓率最高的问题为健康的概念,为78.51%。最低的仅为16.20%。说明医院缺乏对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也没有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得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很少。在护理人员对医院健康教育的认知方面,85%以上的被调查者觉得应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诊疗的所有的环节,并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说明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到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医院患者、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这与姜霞[9]的研究结果不同。接近60%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每次接收健康教育的时长应该在5~10min,超过60%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者针对患者健康教育时长为5~10min。这提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医院健康教育规范中,应考虑针对个体健康教育时长应为5~10min。对于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阻力,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健康教育技能,部分被调查者认识不清,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机构,不应该重视健康教育,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10]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应得到医院广泛重视。综上所述,该研究认为,一是医疗机构要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咨询工作,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等知识,提高病人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水平。这些工作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健康恢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上的水准将起到非消极作用;二是医疗卫生机构要制定护理人员规范的健康教育制度,通过合理的途径、规范的方案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三是医院要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纳入周、月、季度和年度考核,通过监督评估、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切实落实医院健康教育相关制度,真正把健康教育融入到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6];四是医院要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个体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把医院健康教育作为患者诊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齐玉梅,王生锋,王桂华.湖北省农村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30-31.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1-172.

  [3]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南方护理杂志,1997,4(6):14-16.

  [4]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甘肃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4-09)[2014-12-01].

  [6]迟晓琳,纪军传.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青岛医药卫生,2004,36(5):374-375.

  [7]潘岳松,郭秀花,田向阳,等.健康促进医院的发展历史及其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21-724.

  [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4-04-15)[2014-12-01].

  [9]姜霞.浅谈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1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健康意识慢慢地提高。人们对疾病防治、健康保障有了更大的需求。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中医资源及中医学中朴素的健康教育思想,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的健康发挥非消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调摄精神、注意饮食起居、重视健身、药物预防疾病、人工免疫以及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一直在变化,中医学健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中医养生知识运用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中,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具有适用性[2]。

  中医药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医历史悠远长久,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中药文化家喻户晓,中医名人经典故事如华佗“刮骨疗伤”、李时珍“遍尝百草”妇孺皆知。中医提倡药物食物不分家,很多保健小常识非常普及,老百姓张口即来。共同的文化背景使老百姓很容易对中医有认同感,亲切感。中医养生方法简单易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及性,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简单易学且效果显著。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指出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对饮食、起居、劳逸作出适当的安排的人,可益寿延年。《素问·四气调神论》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3]。精辟论述了预防保健在疾病防治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和西医提出的健康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合理运用中医理念,融入中医的技术和方法,常常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人们常说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如何使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能在社区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对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工作方法是关键,作者觉得下述办法能够适当应用:

  2.1 开展中医药理念的推广; 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与社区居民座谈沟通,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年龄分布,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让群众读懂“中医药语言”的角度着手,开展系列的中医药理念推广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和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民间传统文化,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养生保健的常识,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讲座和咨询。

  2.2 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工作;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拥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制订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方案,并将其融入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使群众学会使用“简、便、效、验”的方法开展自我保健,此外,今年还试开展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哮喘试点工作,注重运用中医药防治理念,使慢性病患者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2.3 开展特殊人群中医药健康教育。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理特点,中医药强调针对人体“生、长、壮、老”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保障方法,据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青少年学生,向他们介绍中医药对于青春期保健的认识。针对老年人,向他们介绍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方法。针对妇女,孕妇,向她们介绍中医药对女性生理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4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义诊、咨询、单独会谈、集体讨论,利用板报、宣传册、健康教育处方等易于推广的形式,开展中医学健康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曾出不穷。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不停地改进革新思路,改变工作模式,大力推广中医学在健康教育中应用,惠及更多民众。

  我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总是要阅读别人的学术资料,不然我们哪里来的想法和知识论点,我们查阅的资料就是我们写作论文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健康保险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指导。

  [1]巴曙松,陈华良.2005.以税收优惠推动年金市场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50826(A10).

  [2]白晓峰.2013.商业健康保险税制问题探讨[J].保险研究(1):7886.

  [3]陈滔.2003.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和发展的策略[J].财经科学(3):2631.

  [4]丁珏.2013.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5]龚贻生.2012.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

  [6]顾昕.2009.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中的定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5057.

  [7]韩丹.2006.利用财税政策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江才,叶小兰.2008.税收优惠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11):8688.

  [9]刘嵘,马明哲.2004.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健康保障水平[N].中国保险报,20040311(01).

  [10]吕鍠芹.2009.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11]万晴瑶.1998.购买保险享受税收优惠——大陆、台湾所得税法对个人购买保险的优惠措施比较[J].上海保险(7):4243.

  [12]魏华林,李琼.2006.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J].保险研究(8):1214.

  [13]魏迎宁.2003.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健康保险跨越式发展[J].保险研究(12):25.

  [14]杨星.2009.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管理和服务的国际经验与思考[J].中国保险(11):5459.

  [15]尹音频,姜鑫.2011.对优化我国保险税制的思考[J].税务研究(8):3538.

  [16]张芳洁,徐颖.2007.国家的效用目标在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7377.

  [17]张晶,黄本笑.2004.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最优选择——基于一般均衡的角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389.

  [18]张颖,胡炳志.2014.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筹资关系探讨——基于七国的比较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944.

  [19]张仲芳.2012.制度定位、税收激励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4952.

  [20]卓志,孙正成.2015.健康保险业务促进保公司经营绩效吗——兼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动力[J].财经科学(11):118126.

  [21]朱铭来.2008.保险税收制度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2]朱铭来,丁继红.2008.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7783.

  [23]朱铭来,奎潮.2009.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1):7076.

  [24]朱铭来,孟朝霞.1996.寿险业税收优惠政策之国际比较[J].上海保险(11):2124.

  [1]李小华,董军.国外医疗救助政策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06(10).

  [2]余臻峥.国外典型国家医疗救助制度经验及其借鉴[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高连克,杨淑琴.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北方论丛,2005(4).

  [5]顾昕.全民免费医疗的市场化之路:英国经验对中国医改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1(10).

  [6]杨星.从英美经验看商业健康险如何参与医保[N].中国保险报,2009-11-10.

  [7]吉宏颖.高福利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下,商业健康保险怎么样发展?[N].中国保险报,2013-04-08.

  [8]张遥,张淑玲.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经验借鉴[J].保险研究,201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等政策文件提出:“全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要求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一样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健康情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非消极作用;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1];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2]报告则进一步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进医养结合”。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粹,西方人曾将气功称为神秘的东方哲学。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主动推动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精粹,2017年列入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比赛项目;且很早就作为中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健身气功的推广发展,承载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健身气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是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儒、释、道教文化、中医文化等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医学院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载体作用,丰富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健身气功离不开医学理论,特别是很多动作离不了中医学理论学说。医学院校学生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同时可通过探究健身气功的作用及功效加深巩固拓展专业课中相关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医学的基本理论(如生理学、解剖学等),这些专业知识是掌握健身气功核心技术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如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拖天理三焦”,通过两手的上托下落来拉长了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肩部疾患和颈椎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另外还牵动了手少阳三焦经,从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基于医学生对身体器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的基础,医学生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理解更加便利,也更容易唤起浓厚的健康文化兴趣。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是良医”理念迅速传播[3],促使了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未有药物治疗之前的一种原始、本能的全民族自我健身和为他人治病的首要方法。作为体医融合优势项目,医学院开展健身气功项目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推手。首先,健身气功不仅在医学理论上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补充,也是“治未病”“替代疗法”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医疗成本,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一种内在要求。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后,将医学基础知识和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体医融合”,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开具合适的运动处方,从而很好地满足医生工作的需要,为人类健康服务。

  近年来,大学生身心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社会的浮躁、快节奏的生活致使一些老年慢性病逐渐年轻化。“三无”体育课、“展演”体育课、独生子女等社会现象造就了90后青少年心肺功能差、心理素质差、抗压抗挫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民族自豪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将来从事特殊职业的医学生来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无疑又给他们增添了一份担当和责任。“少年强则中国强”急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西方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理念在强健体魄上对人体有很好的积极作用,但在提高整体生命质量、促进幸福感不如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具备良好的健身效果和理论基础,它舍去体育运动中身体锻炼“三调”分离的身心状态,趋向于“三调”合一,是一种主动地对形体和精神的自我调节,在健身的同时健心。[4]医学生通过习练健身气功不但可以增进自身健康,提升生活品质,最终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还能将健身气功相关理论和技术动作应用到学习工作中。古人云:“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应该做到胜不骄、败不累、生活充满阳光的形、气、神协调统一优质的生活工作状态。因此,健身气功能促进医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

  国家从2003年大力推广健身气功以来,健身气功以其动作简单方便、不受场地设备天气等限制、健身效果好而广受群众欢迎。然而年轻人习练者较少,了解的也较少,要发扬民间传统文化,就应吸引年轻一代的力量,特别是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据调查,目前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项目课程普及率总体不高、课程开课率低;部分学校课时不足、活动少、学生参与人数少。[5]统一课程设置建立完整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是健身气功在医学院校发展的基础。“课”是任何项目在学校开展的主要形式,课的形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或练习的人数,因此,课的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体育普修课程。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对健身气功方面的了解程度[6];促进健身气功项目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以便更好地在学校开展起来。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在相关专业(如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开设专业必修课。从健身气功能增强人的脏腑功能、改善慢病病人症状等功能出发,结合经络学、生理学、解剖学、康复学等理论知识,重点讲授技术动作在运动处方及康复手段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医学生职业规划,提高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竞争力。再次,定期在全校范围开设健身气功的专题讲座。把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理论、阴阳理论等融入到课程中,理论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从养生学角度讲授健身气功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养生健身意识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当然,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和反馈等,医学院校应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需要和特色进行课程设置,让健身气功更好的融入医学院校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都是影响健身气功推广的核心要素。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缺乏能承担健身气功教学的专业教师。体育教师缺乏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背景,医学专业老师而又缺乏相关体育知识及未接受专业健身气功技术培训。“半吊子”老师在课程中不能抓住重难点、教学方法未灵活变通,课堂枯燥无味。这也是导致高校发展健身气功项目缓慢的主要原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是理论的基础。打造一支理论、技术都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健身气功在高校生根发芽的基石。首先,体育教师是健身气功教师的主力军。体育教师有体育动作技术的基础,但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做支撑。应利用专家的权威性,将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健身养生方面的学者请到学校为体育教师进行养生理论、中医理论等知识的讲学,正确认知健身气功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应结合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健身气功动作对人体的关节、肌肉等有哪些锻炼作用,并自我感觉;还可以讲解相关传统体育养生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其次,还应积极发展医学专业教师,积极配合“走出去”的方法,让医学专业教师参加部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健身气功技术培训班学习,加强医学专业教师技术动作的规范和统一。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配合技术动作的讲解,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健身气功。同时也加强医学专业教师对健身气功的认识,更好的为其医学专业服务。让健身气功回归“治未病”的原始功能,推动其在医学院校的良性发展。

  根据调查,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了解和认识仅限于太极和武术,普遍认为“健身气功缓慢柔和没有对抗性,是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年轻人特别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医学生,他们对于健身气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健身气功在高校乃至社会的发展。通过宣传、活动和课内教学等途径,加大宣传,使大部分能重新认识健身气功。第一,进社团。利用社团、俱乐部等促进学生习练兴趣,扩大习练人口。组织真正喜欢的学生在一起,进一步巩固提升技术动作。另外在社团、俱乐部可开设一些健身气功基础理论、养生文化等理论讲座,让医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健身气功运动对个人对社会的帮助,提高参与积极性。第二,进工会,针对教职工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或组织教职工进行锻炼。医学院校教师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致使多数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等慢性疾病。健身气功无特殊场地要求、及缓解疲劳、养生健身的功效适合他们的身体条件,而且医学院校教师理论水平较高,掌握技术动作相对也较快。第三,上舞台。医学院校还可以组织健身气功表演或比赛,师生互动,加强交流,促进健身气功的开展。也可以在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开闭幕式进行全校师生健身气功表演,将健身气功特点、美、文化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还能彰显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气势。第四,进校队。组建高水平健身气功训练队,代表学校或地区参加各级各类健身气功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扩大了健身气功在学校的影响力。第五,进社区。加大宣传,对外扩大影响力,组织部分技术水平较好的同学对学校周边进行义务志愿教学活动,或与专业结合在进行义诊的同时教授周边居民进行相关健身气功锻炼,服务社会,提升学校形象。

  据调查,在全国医学院健身气功比赛中,参与赛事的院校数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首先是领导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主管部门不支持,经费欠投入。因此,应在医学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健身气功组织机构(如培训基地、推广中心等)进行宣传、推广和管理。第一,加大宣传、走上媒体,引起领导重视,支持发展。通过举办全校性比赛和交流活动,引起同学注意,激发兴趣,积极参与。发挥健身气功服务人类健康的本质,从学生需求出发,变换各种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第二,开展健身气功推广培训活动,利用组织机构的教学培训功能,为社会及学校培训健身气功基层指导员及教练员,拓宽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面。第三,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学生社团、比赛队伍、训练场地、活动资金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管理,使其丰富校园活动的同时不走偏,正面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第四、开展健身气功相关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医学院校的师生结合专业和健身气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新世纪以来,健身气功丰富的价值内涵越来越被外界接受和认可,很多专家学者将健身气功应用于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肥胖、慢性肾病、抑郁、失眠等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诸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7]只有加大实证化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健身气功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促进体医结合,体医融合。

  【摘要】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现代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搞好护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实现护士职责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重要性综述如下。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长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1]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而健康教育,则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广大护士已成为病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仍然是护士的重要任务。就普通意义讲,健康教育贯穿疾病防治始终,预防保健和社会医疗服务是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进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职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手段。因此,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做了如下的探讨: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任何成功的实践经验都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向病人宣布“坏消息”,除了因为有法律赋予病人的“知情权”之外,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也支持我们,当然,还有心理学“应激理论”的肯定。要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实践,护士必须涉及范围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哲学、心理学等以及其他人文科学领域。任何强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会给我们的临床护理教育实践以有力的支持。例如,我们可以根据Maslow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保证。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该法可分为三种形式,即主动、被动和沟通。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因此,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同时还必须重视充分的发挥病人的主体作用。实施了健康教育,应立即作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

  健康教育需要医护密切配合。由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医生向病人介绍的内容是以疾病知识、治疗方案为主,如疾病的诊断分型、病理改变、手术的选择、手术效果等;而护士的教育内容多为病人的心理、情绪、用药的基本知识、饮食指导、协助功能恢复等方面[4]。此外,由于护士接触病人时间较长,可以为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更加耐心、细致地讲解。所以,只有医护共同合作、互补,才能提高健康教育水平,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临床上,病人家属及其他陪护人可能是护士最好的帮手。因此,护士要特别注重与他们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应贯穿病人就医的始终,包括病人痊愈离开医院后。护士有责任对病人陪护者做出安排,包括什么时候来医院,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以至于应该关心陪护人的身体、工作、生活和精神状况。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改变,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不同,对医学知识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各不相同,这就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体化教育,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健康教育要因病而异,临床上病种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也不一样,因此,病人教育工作就要根据不同疾病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进行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得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中国人民沈阳部队总医院建立的“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制度,是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可操作性方法[4]。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了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非常有必要建立评价标准体系[5]。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是很健全的。

  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护士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为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1]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护士进修杂志,1998,11(3):676.

  [2] 林名色,吴华琨,胡蕙曦.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4,10(10):945-946.

  [4] 张绍敏,张俊丽,冯晓娟,等.健康教育护理查房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52~953.

  本次论坛亮点多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大会致信世界卫生组织(WHO)陈冯富珍博士阁下,表达了促进实现人人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强烈愿望,分析了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的种种表现及危害,提出了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及建议,郑重地向全世界所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期盼健康、珍爱和谐,满怀信心、希望和大爱的兄弟姐妹们发出如下倡议:每年公历10月20日为世界生活方式健康日。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愿21世纪地球更美好,人类更健康。请求冯陈富珍博士予以确认、备案。

  自2010年举办首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成立以来,论坛及联合总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使参会代表兴趣大增,也引起海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关注。对此次论坛举办,纷纷发来贺信、贺电、贺词表达祝愿与希望。联合国紧急救援亚洲中心副总指挥、联合国癌友康复协会常务主席王宝芬到场宣读贺信,宝岛台湾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委托代表送来书有“中华医药 嘉惠全球”的贺轴,已故元老陈立夫儿媳陈颖曾送来陈老生前的养生书法作品:“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朱庆生、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等领导莅临祝贺或讲话。波黑驻华大使阿梅尔.科瓦切维奇也慕名前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中医专家到波黑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促进波黑人民健康。

  数十位代表在论坛上发言,从21世纪生命科学与医学革命、生命科学与健康、自然医学慢性病防控与逆转康复、营养和起居养生、非药物疗法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及实际成果。集有上百篇论文的《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优秀论文汇编》,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代表们的发言,强烈地表达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人的精神道德因素对健康长寿的影响。全国著名养生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的“论中医的健康观”,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力红讲述的“中医———尚礼的医学”,引用了诸如“大德者得其寿”、“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寿”等先贤圣人的论点,分析了道德修养对于养生延寿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中医养生学一个高层次的健康维度;一个人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道德沦丧、良知缺失、心神不定、贪欲膨胀的人,是不可能身体健康的。

  顺应自然在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地位。美国伊利诺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厚琦、世界自然医学联合总会主席马永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铁君、夏登杰,中国台湾自然医学健康养生中心主任杨聪慧等专家,分别从世界自然医学的发展和运用、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回归自然、自然养生等多方面分析,列举了很多英年早逝的实例,认为现代常见病的根源在于违反自然规律,如不顺四时、起居无常、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造成身心疲惫,阴阳失衡,百病丛生;强调按照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居处法天道、饮食法地道,使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四季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

  身心健康来源于各方面的和谐。尼泊尔的释怀善、北京的石金芳、南京的居天渊、安徽的査全太等许多专家谈到,和为贵、和则健,要在多方面做到和谐。总的是天、地、人和谐。具体来讲,外在方面,要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内在方面,要做到身心和谐,进一步说,心要平和、性要柔和、身要矮和(低调一些)。方方面面都和谐了,必然是精神内守、形与神俱、和于阴阳,身体各系统循环运转正常,时常处于最佳状态,怎么会生病呢。

  专家走进患者群体直接讲解、对话,是此次论坛的又一大特色。美国保健自疗中心创始人、自然医学博士吴永志教授与其夫人、自然医学博士吴冯润钰,现场为肿瘤患者作抗癌专题报告,直接与肿瘤病人对话,使他们从饮食、营养、运动、起居和心理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也促进了普通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进家庭的了解和认知。礼堂容量有限,许多人站在过道上听讲,现场气氛热烈。少量刊有吴永志报道的《华人时刊》在会场散发,大家争相抢阅。与会者对40多年前患肺癌晚期、经自然疗法痊愈后身体强健、75岁的吴博士极感兴趣,排队向两位专家咨询。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医学逐步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于“治未病”的思想和内容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他们的着作中随处可以见到“治未病”的理论及其应用。炎帝在创造农耕文明的同时也尝百草治病防病,造就了中华民族以素食为主的传统饮食文化,所以自古代以来就有“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而治百病”之说;同样《黄帝内经》把养生划分为饮食、起居、运动、精神4个方面;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的养生理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强调“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当前,甘肃省中药材产量在全国领先,而甘肃历史上也是中医人才辈出。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岐伯问道、敦煌医学、皇甫行针和武威汉简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治未病”有着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能起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能强身健体、提高大众平均期望寿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推动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至今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4-6]。而健康教育正是通过传播、教育、干预等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卫生宣传,每一项活动都要设计方案,包括考虑目标人群、表达的核心信息、达到的预期效果,最主要的是一切活动围绕如何有效提高目标人群知识知晓率和建立巩固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特别是对活动的方式、效果有其科学的评价指标。健康教育是卫生防病关口前移的最佳措施,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力措施。近年来,随着新医改逐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甘肃省通过“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十个一’工程”以及“健康教育巡讲”等方式不断深入推进各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重视中医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对健康巡讲工作的要求:中医药养生讲座次数不应少于总巡讲次数的50%[7]。通过近年来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省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正在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在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降低社会医疗成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有着许多契合之处。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和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的困扰,而传统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以及以患者为主体的预防与治疗思路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了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支持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时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建设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在新医改中,甘肃省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省政府要求在基层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推广中医药特色进基层,用中医药手段实现甘肃基层医改目标。甘肃省卫生厅借新医改的东风,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甘肃医改的特色和亮点来抓,特别是把中医药养生保健与健康教育巡讲紧密结合起来,在社区、机关、学校、农村普及传统养生保健知识,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套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正在甘肃形成,并向全国推广。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明确将健康管理学列为现代医学创新体系之一。它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一些健康管理相关的书籍、资料显示,各家的理念和内容均存在差异,尚未达成较大的共识,一些内容甚至存在拼色,即内容上有堆砌现象。这也体现了年轻学科的特征。

  虽然健康管理融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但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形成了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具备其特有的实用技能,既不同于以人群预防策略为主的预防医学,也有别于以个体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可称得上是一门独立学科。

  鉴于健康管理学的多学科、新兴学科特点,在专业教育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需要大量探索和改进。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单纯的治疗,扩展为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保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具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知识与技能。

  目前,各地陆续在开展健康管理学教学和培训,但尚未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我校于2013年首次面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健康管理学必选课,全科医学人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对整个生命进行照顾。我校已着手开办国家免费三年制乡村医师及五年制本科学历全科医师,旨在改善农牧区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不均衡的情况。2015年我校健康管理学申请纳入本科与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现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与思考。

  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通过课堂理论课可传授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范畴和内容,然而针对健康管理技术与方法,需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或见习平台。文献报道,海南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拥有健康管理教研室和健康管理测评实验室,拥有健康管理软件一套,基本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我校于2013年成立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但健康管理理论课与实践课均在教室授课,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目前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健康管理学由两名流行病与统计专业教师专职任教,其他教师均为兼职人员。一方面借助新疆健康管理师培训师资及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师资,另一方面从医院行政部门或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聘请在职人员,充实师资力量。此做法的优势在于外聘人员学识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传递较大健康管理相关学科或学术方面的信息,但兼职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健康管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健康管理学重点围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三大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主线。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并参考王陇德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涉及健康管理概论,流行病、统计学和健康教育学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实践相关的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计划、实施与评价等内容,以慢性病为主的干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但健康管理学涉及多学科,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科之间的集成和融合,才能真正为健康管理所用。同时,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以及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获取健康管理最新的信息,更轻松地将专业相关知识难点、重点加以解决。

  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健康管理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我校面向全科医学专业开展此新课程,符合其专业需求,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健康管理技能掌握,倡导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对疾病进行管理,将教和学、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采用以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外,可采用实地考察见习(例如我校通过参观健康体检中心)、PBL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课余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指导、社区医生随访交流,以及参加专业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更直接的进行技能教学与培训,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健康管理(产业)服务发展是离不开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推进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发挥非消极作用。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王培玉,爱萍.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师—人群健康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卫生行业的新职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47-351.

  [4]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2-4.

  [5]刘静,曾渝,王大红.海南医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方向在校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58-359.

  [6]杜文津,陈晋文,陈大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老年医学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355-357.

上一篇: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下一篇:有寒冬也有热潮 2017年的医健投资将这样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