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设未来城市?——汉阴县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_新闻资讯_BOB娱乐官网(中国)体育平台官方app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BOB娱乐官网
bob官方平台app
bob电竞体育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怎样建设未来城市?——汉阴县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浏览次数: 1|发布时间: 2024-05-27 09:44:13|来源: 新闻资讯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位于月河川道城镇带,呈三山夹两川之势。全县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全县人口31万人,县城规划区面积18.48平方公里,2023年底城区非流动人口9.63万人,建成区面积9.54平方公里。

  近年来,汉阴县聚焦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坚定不移贯彻实施“5775”发展的策略,紧紧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以“六个示范”为抓手建成了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全方位聚力打造影响力更大、生态性更强、幸福程度更足的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

  汉阴虽有160平方公里平坦的月河谷地,但城市扩张在与之匹配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总有极限。目前,汉阴县城以北抵齐龙岗山生态红线和观音河湿地公园,县城以南逼近规划边界阳安铁路复线,县城以东花扒、解放片区开发建设要素保障乏力,县城以西太平、双星片区开发建设步步为营,亟待提升市场活力。

  城市发展总体形势表现为:北边建设用地受限,南边延展空间不足,东西拉伸放缓,中长期县城规模大闭环轮廓线基本显现。从现实形势看,站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以县城建设示范县为支点推动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建成的目标,城市发展方式亟待向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转变——即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从全新的视野、科学的方法、精准的角度实现城市由“数量取胜”转向“质量取胜”、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由“经济效益优先”转向“绿色发展优先”、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汉阴住建人一刻都不能停歇的思考与实践。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国土空间规划则是指导区域未来发展的根本指南,关乎未来,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建设未来城市,一定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促进产城一体化。汉阴立足“五纵六横七街八巷”的路网框架,优化城建和产业布局,控制县城开发边界。通过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错位,快速推进城市重心转移,以“产”做文章,建好五大组团,构建起了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老城组团以文峰塔为标志,建设老城文化街区;城东组团重点发展电子线束、电子智能穿戴等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城西组团布局发展书画软装、文化创意、中医康养等业态,搭建陕南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展销研习交流体验平台,打造城市文化新高地;城北组团依托22家金融机构;城南组团以五大城市综合体为中心,推动现代商贸业集群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加强对我国城镇化趋势、城乡格局变化趋势研判,科学谋划城乡布局,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直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保留乡村原始风貌,体现乡村特色,提升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上的水准。坚持规划引领,促进绿色智慧一体化。

  推进智慧城管,利用无人机、智慧工地等技术推进生态治理,为深入打好餐饮油烟及扬尘治理攻坚战、构建锦绣汉阴数字化治理体系奠定基础。结合河流水系和生态廊道,构建由绿道、碧道、缓跑径、登山步道和古驿道共同组成的城乡休闲游憩体系,打造多样化的特色线大城区主题公园。开展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快速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城市之美,在于善治;城市之治,在于精细。建设未来城市,要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开发、整合、升级城市运行管理相关信息系统,着力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平台,促进城市管理向主动、动态、精细、规范转变,全方面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效能。

  统筹推进,擘画“一网统管”蓝图。制定汉阴县智慧城管信息化规划纲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统筹智慧城管建设工作,规划衔接“一网统管”大趋势。围绕“协同共治”的工作思路,建设智慧城管数据管理平台安全高效汇聚全县城管及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库,推进数据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相互连通、融合共享,形成城市管理“数据大脑”。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城市”愿景。采取城市管理智能化、全天候巡查。共享城市视频监控,使用数据算法,为城管工作提供“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一键触达、全域可观。开发建筑垃圾智能化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车载终端数据、道路视频及卡口数据、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视频等信息,实现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监管。

  围绕“城管进一线,服务面对面”工作打造城市部件监督管理系统,为公厕、转运站、公园、路灯、道路街巷等城市管理对象赋予专属二维码“身份证”。将居民生活与智慧城管紧密相连,开发微信小程序“城市管理全民拍”,可随时扫码反馈问题,参与城市管理。转变方式,树立“精抓细管”标杆。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

  利用小区闲置空间改建的“数字小屋”,让居民能够打印作业、缴纳水电费等等。围绕城市智慧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字城管”数智化管理能力,促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贯彻“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开发线上执法小程序,现场完成主体信息采集、管理措施记录、执法信息登记等功能,实现口头教育、免罚承诺、现场取证及简易处罚等程序,随时追溯当事人“首次绿码、二次黄码、三次红码”的执法记录,实现“三教而罚”执法样本,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执法效率得到提升。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良的营商环境能够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如同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一般,是企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养分”。而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能够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是政务服务水平提效的“关键”,更是促进政企沟通畅通的“渠道”。

  数据资源相互连通,政务服务高效精准。以“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指引,融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相互连通,推进智慧政务快速地发展,着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申请材料结构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核要素指标化,形成自动审核规则,并嵌入相应业务办理系统,在数据共享比对核验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自动决定办理结果,全程无人工干预。从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规范办事规则、推广应用智能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证照等方面入手,对审批部门自我加压,缩短企业和群众办事等待时间。

  “免申即享”政策直达,主动服务办事省时化。根据政务数据协同审批管理平台建设“免申即享”政策平台,通过PC和APP等端口,向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发布、搜索查询、智能匹配、精准解读、及时推送、申报兑现、信息公示等服务,提升政策落地执行效率,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建设政务数据大数据平台,在政务服务网、“i安康”等端口,动态生成了专区事项的前置事项,实现前置事项的主动提醒和引导式服务手段,自动生成定制化、个性化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持续推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提供办事引导实现定制化、个性化。打造政务数据协同审批管理平台,提供个性化情形引导,设置“扫码带走”功能,一键下载定制化指南,实现办事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对标先进地区,加大建设“互联网+”应用水平,全面优化服务效能,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力争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汉阴努力以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为依托,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锦绣汉阴。建设绿色低碳好房子。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按照2:3:5(即政府公租房:企业自持租赁房:商品房)双轨制住房体系要求,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低又放心安心。

  要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进行结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建筑业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为契机,推进建筑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打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建设配套齐全好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小区是市民的生活家园,小区各项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管理科学精细、物业服务贴心到位,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等情况,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共同的烦心事,也成为城市发展中的“老大难”问题。

  聚焦存量空间释放和功能形态提升,以推进数字汉阴为契机,滚动实施老旧小区片区化、智慧化、功能化改造,将老城区划分为3个片区,统一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组团连片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系统化推进道路刷黑、雨污分流、立面改造、老旧燃气设施更新、智慧门禁、智能安防等基础设施、小区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让既有小区迎来“家门口的蝶变”建设智慧安全好社区。

  让城市建设向“云端”延伸,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小区、楼宇等建筑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实现社区治理本质安全。通过建设智慧社区监护、高空抛物实时监控、智能门磁、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分类厢房等智慧社区建设应用场景,搭建智慧运营体系,共享智慧空间,实现全场景智慧互联服务,提升楼宇运营效率与业主满意度。

  推进物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物业行业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安全”工作机制,提升社区安全管理上的水准,通过健全物业安全巡查体系,推进“红色物业”创建等举措,为居民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好城区。

  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是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开展净朗天空、路网畅通、宜居家园、城市绿化、便民服务、产城融合“六大提升行动”,创新实践探索干净、畅通、生态、宜居、便民、富民“六个示范”,对推动高品质城乡建设、助力汉阴高水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积极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快速推进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提质改造工程,全力做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能级。综合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打造高效、便捷、宜居的智慧城市。

  我们未必能确切地描绘出城市的未来会是啥样子,但有一点能确定,城市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人口的集聚、建筑意义上楼宇的集合,而是孵化梦想的空间、创造机遇的舞台、寄托心灵的场所,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一座城市温情地观照着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人,自然也会赋予城市生长性。对于城市未来,“我们能做的唯一准确的预测是它必将无比精彩”。(汉阴县委宣传部供稿 张珍珠)

  近年来,汉阴县聚焦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建成了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聚力打造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

上一篇:南翔镇1562栋建筑有了“数字兄弟”一键选址成为营商新活力
下一篇:苏州相经开团工委开展智能建造产业链团建企业走访调研